第一节、申论常识
文章论述题是国考申论的必考题型,一般为最后一道大题。作为申论试题的“压轴戏”,文章论述题在申论考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报考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也是最容易拉开分数档次的题型。
(一)申论文章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二)申论文章特点
特点分析
省市级要求各不相同。虽然省级和市级两套试卷的文章论述题分数一直保持一致,但与市级试卷相比,省级试卷对考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会高一些,这充分体现了国考申论命题的科学性。
1.省级结合材料,抒发思想。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第五题的作答要求中提出“见解深刻”、“参考‘给定资料’”,由此可见,省级试卷对考生的要求是参考材料抒发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
2.市级联系实际,彰显积累。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第五题的作答要求中提出“利益明确”、“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看出,市级卷的设置更重视与实际生活工作的结合,考生在日常备考中需要对市级岗位工作有所了解,积累相应内容,才能在作答中一鸣惊人。
3.考查难度有所提升。2009年以前,国考申论文章论述题的要求较为笼统,一般会出现“见解深刻”、“视野开阔”等字眼,难度适中;但2011年出现了一种新趋势,省级作答要求中出现了“有思想高度”,市级作答要求中出现了“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等字眼,2013年市级试卷中还出现了“切忌空谈对策”的要求,这对考生的各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申论文章类型
从题型分类来看,命题作文与自由命题作文都有出现,2012年的文章论述题要求以给定资料中的案例为话题写文章,2013年省级文章论述题以给定文章标题的命题作文形式出现,而2014年则采用了给出写作话题的命题形式,需要考生透过话题明确文章主旨。
(四)申论文章结构
经典三段式是写作构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提出问题:引用资料,开门见山。
2.分析问题:紧密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重点论和两点论。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
3.解决问题:由条理,最好和前面的各个问题照应,涉及到相关部门职责的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的精神。
(五)申论文章评分标准
1、思想深刻
2、论点清楚,论据充分合理
3、方法正确可行
4、语言流畅
第二节、写作过程
(一)审题
审题要准
(二)立意
立意要稳
(三)标题
标题要亮
1、标题综述
申论考试大都要求自拟题目,一个能恰当反映材料精神实质的好题目,或整齐和谐,简洁明快;或错落有致,风趣生动;或新颖别致,内涵丰富;或词句华美,文采斑斓,能令人顿生爱意。题好一半文的说法就是明证。若题目草率拟就,平淡乏味,甚至错字迭现,语病百出,就会大煞风景,使阅卷者产生成见:标题如此,内容可想而知。
2、拟定的原则
2016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即将启动,以及新一轮2016年公务员考试备考,特此,华图小编与您分享2016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标题制定的五大原则。预祝您成“公”!更多国考资讯请关注“时政频道”。
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能直接体现出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更凸显出考生的思想内涵和文学功底。因此,考生想要在命题作文中得高分,拟定一个准确、新颖的标题十分重要。下面华图教育为考生指点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中制定标题坚持哪五种原则可以让你的大作文深得阅卷老师的喜欢。
在标题内涵和外延上宽窄适度,收放自如
很多考生在拟定标题的时候犹豫不决,既怕标题拟的太大,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泛泛而谈:又怕标题拟的太小,写起文章啰啰嗦嗦,反复都在说几句话。其实,标题的拟定一定要宽窄适度,这样考生在写作时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因此,考生在拟定题目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起反映的主题,做到内涵的准确性,又要考虑到其可以利用信息的多样性,实现外延的丰富性。
在标题感性和高度上富有人性,高屋建瓴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求政府把人性化服务和强烈的亲民意识作为近几年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能在作文标题上显示出富有人性化的色彩必定会博得一片喝彩。但它并不意味着要降低申论文章的高度,因为申论作为测查应试者是否具有素质的一种考试形式,必然对应试者是否能从政府的角度,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处理问题提出严格的要求,因此标题上应直接或间接地从群众、社会等方面展示出其高度。
在标题文采和深度上要善用修辞,形象深刻
公职人员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展现了自己的道德修养,更代表这政府的形象,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认可和信任。因此,标题的形象深刻更容易让别人有好感,被别人所接受。群体应该有着较高的素养,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都要求能形象深刻的阐述自己的思想,从而有效开展工作。因此,在考生能拟定一个兼顾文采与深度的标题是命题作文写作的高分的第一步。
在标题方向和观点上紧扣题意,先声夺人
申论作文出题时往往会让考生结合给定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但一定要注意,这里的自选角度并不是说我们广大考生在文章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们要认真审题,挖出题目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在标题制作的方向和观点上要紧密联系材料,集中体现材料的主题,紧扣题意,抓住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先声夺人,达到眼前一亮的效果。否则,即使花费了很多心血写出了一篇文采突出的文章,也会因为答非所问,得不到高分。
在标题提取和整合材料主干信息时忠于材料,标不离题
作文一般要求考生参考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不能照抄原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标题拟定、文章写作时可以把给定材料抛之于脑后。考生要时刻铭记任何申论文章的写作都要不偏离材料主题,而标题的拟定也要充分利用给定材料的主干信息,在加工材料的基础上忠于材料,梳理出一个逻辑结构合理的标题。这样才能真正拟定出一个与材料主题和结构都紧密相关的好标题。
3、标题的基本要求
①简明精练
②标题即论点
③禁用标点符号
要拟好的题目,很有必要广读博览,学习借鉴,报刊杂志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型范例。 申论文章的标题要受到申论试题以及作答要求的限定。通常来说,申论标题的命题要求包括以下四种形式:
第一,自拟标题:标题的拟制比较自由,考生发挥的余地较大。但是,标题的拟制应充分联系“给定资料”,切勿跑题、偏题。
第二,以A为题:这是典型的命题作文,题目已将文章标题给出,因此,直接将此作为标题即可,不可另立标题。
第三,以A为主题:虽未限定标题,但给出了文章的主题。标题最好要包含题目当中规定的主题关键词。
第四,以A为副标题:这类题目规定了文章的副标题,考生一方面必须将此作为副标题,另一方面须拟制主标题,以保证标题的完整性。
4、标题样式
(1)点睛式
点睛式:标题直接点明文章中心论点。
优点:鲜明,一目了然。
典型样式
……关键是…… 【例1】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放活”
开创……新局面 【例2】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 【例3】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2)批判式
批判式:标题质疑某错误观点或负面对象。
优点:风格犀利,发人深思。
典型样式
……何时休 【例1】暴力执法何时休
岂能…… 【例2】岂能漠视海洋污染
警惕…… 【例3】警惕“加速城市化”
(3)感想式
感想式:标题以点带面,从某问题或事件谈起。
优点:概述事例或援引数据,易上手。
典型样式
从……说开去 【例1】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透视……现象 【例2】透视民意沟通缺失现象
正视……之痛 【例3】正视官德缺失之痛
3、标题美化(1)标题的命题要求
(1)特殊句式
(2)活用成语、谚语、俗语
(3)巧用修辞手法
(4)副标题
(四)写作提纲
(1)三段式结构
一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各种题型略有区别:
1、现象解释型:描述现象——说明原因——表明态度或做法
2、对比选择型:表明一方或双方观点和理由——表明另一方观点和理由,指出双方不足及理由——表明态度或做法
3、问题解决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表明态度或做法
4、观点论证型:提出论点——例证论点——得出结论或表明看法和做法
5、应用文:描述事实——阐述原因——表明观点或建议
(2)总分式结构
1、总——分——总,即引论,提出中心论点——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2、总——分
3、分——总
(3)起承转合式结构
起承转合,是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一个术语。清朝刘熙载《艺概、经义概》云:“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所谓“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
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承接中心论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所谓“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述叫“进转”。
所谓“合”,就是文章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部论证的结束。
简单一点讲,“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就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生发开去;“合”,就是结束上文。这四字是对文章章法的总括。
(五)成文
1、开头
“高处落笔”就是文章开头就要提出最高层次的论点,结合语言表达上的适当策略,既启发下文,又蕴含主题,使阅卷者有一个良好印象。
“亮处着墨”是指要从成绩、进步、优势等积极面说起,先说亮点,后讲阴暗面;多说成绩,少说问题。这样就给全文奠定了一个积极的基调,最终再指向问题的解决。
2、主体
分论点:充实深刻
申论文章要想获得高分,只有漂亮的开头显然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好的主体,文章是要用“主体”来说话的。申论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部分,对于该部分的书写有两种方法:
一是对策型分论点:亮明分论点(1~2句)——简要概括材料中与分论点相关的内容(2~3句)——辩证分析(2~3句)——提出对策(1~2句)——说明对策的目的(1句)。
二是分析型分论点:亮明分论点(1~2句)——进行理论阐述分析(4~5句)——略扣材料(1~2句)——作出结论(重申分论点,也可以提出对策)(2~3句)。
3、结尾
结尾:归于圆满。“凤头豹尾”,文章有了一个出彩引人的开头,必然要有一个响亮有力的结尾与之相般配,文章才更精美。因此文章收笔时,就应当落于问题的解决上,以肯定的语气,通过分析、推断说明问题是一定能够圆满解决的;并进一步对问题解决的趋势、前景作出预测、展望,分析由于问题解决而必将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
【真题链接】(2010·国考·省级·第四题)
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900-1100字。
【分析】
阅读题目之后可以发现,题干中的关键词有“海洋、保护、开发、与”。
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为:
1.海洋:论述对象;2.保护、开发:对海洋的行为活动内容;3.与:并列连词,道出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属于同级,说明这两种行为的同步性。
这样梳理之后,正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为,围绕海洋的开发和海洋的保护来写一篇文章,不能只写一个方面,如果遗漏属于跑题。写作时先分体再合一,同时在内容上,必须围绕海洋这个主体辩证地分析开发与保护的相互关系。开发是保护的目的,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
国2012-5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在四川大地震之后发表文章,介绍并阐发了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
公元62年2月5日凌晨,一场强烈的震灾在坎帕尼亚省地底迸发,数千名毫无察觉的居民在几秒钟内丧命。庞培城内大部分建筑在睡梦中的人们头顶上坍塌。救援行动因随后发生的火灾而受阻。幸存者除了身上污黑的衣衫,失去了一切。在整个罗马帝国境内,到处是惊恐、难以置信和愤怒的情绪。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技术上最先进的民族,在大自然的脾气面前,怎会如此不堪一击?
这些痛苦与惶惑,引起了塞内加的注意。他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安慰他的刚刚遭逢灾难的读者,然而,他的安慰却多少显得生硬和阴郁:“你们说‘我没想到这一切会发生’难道你们以为,当你知道某件事有可能发生,当你看见它已经发生,这件事居然还不会发生吗?”为了平息读者心中的不平,塞内加在公元62年的春季提醒大家: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都要想到未可预料的事情。平静,不过是在历次混乱之间的间歇。没有什么绝对可靠的,即便是我们双脚依凭的大地。
塞内加认为,由于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最大,由于我们必须预想到所有事情,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最糟糕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每个人在驾车启程,走下楼梯,或是与朋友话别过,都应意识到各种致命的可能性。塞内加强调:“不应有始料末及之事。我们的思想应先行一步,去面对所有的问题。我们所要考虑的,不应仅是什么事常会发生,而更应是什么事有可能发生。人是什么?人是一件容器。哪怕是最轻微的振动,最小的颠簸,都会让它破碎。人的躯体软弱而易碎。”
在经历了大地震以后,许多人主张应疏散整个地区的民众,并且不要在震区重建房屋。但塞内加并不认为地球上会有一个地方是具有彻底的安全。“谁又能保证,他们所站立的这块或那块土地,就是更好的地基呢?如果我们以为,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可以幸免于难,保证安全,那我们就错了……大自然还没用这种方式创造过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
有中国学者读了阿兰·德波顿的文章之后这样解读塞内加的思想:没有绝对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正是一个与灾难相伴以及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而塞内加的思想看似悲观,却有助于我们培养忧患意识,有助于国人在灾难来临之际保持清醒、从容与淡定,并减轻灾难和流血带来的震惊,进而积极地应对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塞内加道出的是与中国古代改革家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相近的思想。
“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国2014-1
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 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 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 思想清晰,语言流畅;(4) 总字数1000—1200字。
【审题】
题目中的“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主要对这句话进行理解,该句说明在幸福和缺陷是伴随而生的,这里所说的“缺陷”,根据材料6的提示和暗示,我们可以理解为“挫折”,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历很多挫折,有的人更注重事情的结果,有的人更重视战胜挫折的过程;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质的享受,有的人追求的是精神的升华。而材料中彰显出来的是过程、是精神,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缺陷和幸福是伴随而生的,受同样的罪,享同样的福。而当我们面临挫折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打败它,怎么追求幸福呢?在文章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赋分说明】
本题40分,按档给分。
一类文:(33-40),观点鲜明,能恰当联系实际,说理充分;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二类文:(24-32),观点比较鲜明;说理比较充分,结构比较完整,语言比较流畅。
三类文:(15-23),结构不合理或不完整(叙述过多,论证不足,论证逻辑不清),语言不流畅;文章内容与材料有关,表达比较清楚,结构基本合理,语言比较通顺。
四类文:(0-14),文章与材料有关,立场错误;完全跑题;体裁错误;大段抄材料;思路混乱;结构严重不完整;语言表达差。
操作细则:
无标题,在原得分基础上直接扣两分。字数不足900字,每少50字扣2分。错别字每出现三处扣2分。
上一篇:第二章 申论大纲及历年考题解读
下一篇:第五章 有关准备及注意事项
没有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