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政策公告

申论资料

行测资料

公基资料

面试专题

试题中心

关于我们

培训基地:南京 | 淮安 | 连云港 | 宿迁 | 盐城 | 徐州 | 镇江 | 泰州 | 扬州 | 南通 | 常州 | 无锡 | 苏州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测资料 >> 常识 >> 内容
一、政治常识
致远教育          发布时间:2016-02-05     点击:    
 

一、政治常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意识能动性原理。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还表现为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上。

●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遵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 普遍联系原理和永恒发展原理。

●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物内部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 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

● 质量互变规律。

● 否定之否定规律。

●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①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②错误的认识理论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 认识运动反复性原理。

● 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同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毛泽东思想概论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要成果

● 泽东思想的发展阶段:萌芽、形成(土地革命战争的前期)、成熟(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继续发展阶段。

● 要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反对本本主义》、《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联合政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七届二中全会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 重要事件。

“八七会议”(19278月)提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基本路线;

“三湾改编”(19279月)提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古田会议”(192912月)再次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调军队政治工作重要性。

“遵义会议”(1935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月)次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

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建党、建军、建国、建社会主义、贡献一个重大理论。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其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独立自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3.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

● 三大优良作风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 三大优良作风是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

总结概括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全

党统一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

(三)中国特色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中共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大纲。

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最大的国情——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五位一体”。

两个翻一番。

两个百年目标。

四化同步。

● 四个全面。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市场的基本功能。配置社会资源功能(首要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评估功能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首要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和风险机制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最基本内容,是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3.宏观调控

宏观经济调控的涵义。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两个主要任务:①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首要目标)。②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①经济手段(最主要)②行政手段③法律手段。

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①财政政策②货币政策③产业政策④其它政策。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分配制度

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初次分配。

再分配。

5.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①社会保险②社会救助③社会福利④社会优抚。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2015115日)

  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③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6.“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两岸和平交往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

(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道德建设

1.四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

    基础价值取向——谋取公共利益最大化(职业取向)   

    核心价值取向——建立健全责任监控机制

    根本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正(公正取向)

目标价值取向——培育高尚人格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见贤思齐、省察克治、慎独、公正廉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 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

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4个字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 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

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本类推荐

没有

本类固顶

没有